这个五一,奶茶店、服装店甚至华为体验店里,突然冒出一群“高颜值店长”。社交平台上,“偶遇帅哥店长”的帖子刷屏,评论区有人追问“明天还来吗?”,也有人调侃“冲着这脸也得买一杯”。这种“一日店长”模式,正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新绝招。
从明星到网红,谁在当“一日店长”?
- 明星带流量:早些年,林志玲等明星站台手表店,让“一日店长”初露头角。粉丝为见偶像,甘愿排队消费。
- 二次元破圈:COSER(角色扮演者)成新宠,穿动漫服装的“纸片人店长”让粉丝直呼“次元壁碎了”。
- 网红也内卷:如今连普通博主、素人都能当店长。奶茶品牌请帅哥促销,超市让KOL卖货,甚至有人自掏腰包“买体验”。
效果有多猛?
- 书亦烧仙草请网红当店长,当天销量破千杯,收入暴涨240%。
- COSER带货最狠:一个《原神》角色扮相,能让奶茶店排起长队。
商家图什么?网红赚什么?
商家算盘:
- 低成本造势:请网红比明星便宜(网红日薪几千,明星动辄百万)。
- 社交裂变:粉丝拍照发小红书、抖音,等于免费打广告。
- 讨好年轻人:用“情绪价值”换消费,颜值、IP都是诱饵。
网红动机:
- 小博主求曝光:倒贴钱也要混个“XX品牌合作”头衔。
- 头部玩家赚名声:与大牌联动提升身价,方便接更高价广告。
- 残酷现实:多数COSER日薪仅200元,扣掉服装道具还得“为爱发电”。
消费者吐槽:拍照的人比买单的多
- 体验打折:粉丝挤爆店铺,普通顾客抱怨“想买杯奶茶都难”。
- 专业性遭疑:网红不懂产品,被问“奶茶几分糖”当场卡壳。
- 审美疲劳:网友直言:“全是颜值套路,不如多搞点优惠”。
翻车案例:
泡泡玛特请网红当IP店长,粉丝怒骂“根本不了解角色,纯粹蹭热度!”品牌反被质疑“吃相难看”。
这波热潮能持续吗?
降温信号已现:
- 消费者新鲜感过去:颜值看多了也会腻,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。
- 流量成本飙升:网红身价水涨船高,小品牌根本玩不起。
- 风险加大:一旦“店长”翻车(比如网红曝负面),品牌跟着遭殃。
商家该怎么做?
颜值+实力:店长可以养眼,但产品和服务才是根基。精准匹配:请真正懂品牌的网红,别硬凑“次元壁”。创新玩法:与其扎堆“一日店长”,不如试试沉浸式体验店、快闪联名。
一句话总结:
“一日店长”就像奶茶里的芝士奶盖——第一口惊艳,喝多了会腻。商家若只想靠脸赚钱,迟早被看穿;消费者若只为拍照买单,钱包也扛不住。热闹过后,能留下的还是那些“有颜更有料”的品牌。